`
aking8391
  • 浏览: 3584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1
  • 来自: 深圳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hud

阅读更多
http://www.douban.com/note/542106743/?type=rec
从2015年底到2016年初,终于看完了这本书。嗯,算是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吧。从第二章 社会动物的认知错误开始,书里提到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及结论。
       1、可得性启发:当大脑对一类事件比其他事件更加熟悉时,我们就会倾向于认为这类事物在世界上发生的概率更高。
       2、锚定效应:人的大脑不会凭空搜寻信息,而在以现有信息作为参照物,或者以“锚”作为基点,然后对信息进行调整。
       3、各种颜色的谎言,作者列举了人在不同的情景下出于不同的考虑而选择说谎的场景。
       4、在第三章,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“内隐联想测试”,揭示了存在人潜意识中的偏见,如种族歧视、性别歧视、年龄歧视等等,受教育的程度越高,自我测试与潜意识测试的反差越大。在第四章,提出了两个结论:反省思维与自发思维、认知失调。在第五章,则提出了刻板印象,即给个人或群体贴上的标签,擅长分类的人类思维,这是一把双刃剑。
        本书的缺点在于,第六章至本书的结尾,内容空洞,显得比较冗长和重复,反复使用类似的论据来证实已被证实过的论点,以至于后面部分我只是匆匆阅过。本书中提到了人的潜意识对人类行为及发展的一些影响,但科学上尚无超越或消除认知错误的方法。由于个人知识的限制,对于文中提及的实验方法不太懂,但是全书前部分的逻辑尚可。总体上是一本比较有趣,值得一读的书。
本书作者用“盲点”来比喻人们思维中暗藏偏见的区域。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,我们对不同社会人群的“刻板印象”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好恶,以及对他人性格、能力、潜力的评价?贝纳基和格林沃尔德抛出了这一系列问题,引导我们抽丝剥茧去找到自己身上的“潜意识偏见”或“隐性偏见”。
“内隐联想测试”大大改变了科学家了解人类思维的方式,也使得我们有机会对思维“盲点”一窥究竟。两位作者作为“内隐联想测试”的发明者,不但启发马尔科姆·格拉德威尔写出了畅销书《眨眼之间》,更在《盲点》重向我们展示了形形色色生动好玩的实验和问题,
分享到:
jev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